10月17日下午,一场以“小小储能科学家——储能知识进校园”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武汉小学举行。中国能建旗下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南电力”)储能工程支部联合中南电力团委,将专业的储能知识“打包”成趣味礼盒,送到了49名三年级小学生面前。
12名青年志愿者化身“科学引路人”,带着精心准备的科普课件与互动模型,与孩子们共同度过了一堂生动有趣的“储能知识小课堂”。

活动现场
“电从哪里来?”“电能像存钱一样存起来吗?”……活动伊始,主持人韩章怡用一连串充满童趣的问题,瞬间点燃了全场的好奇心。在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里,探索的欲望已被唤醒。
随后,主题分享嘉宾苏熙宁带领孩子们走进了储能的魔法世界。生动的PPT和精彩的动画视频,将“什么是储能”“为什么需要储能”这些宏大命题,化为了一个个看得见、听得懂的故事。
从抽水蓄能的“巍峨大坝”,到压缩空气的“能量胶囊”,再到重力的妙用与电池的奥秘……志愿者老师们娓娓道来,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幅现代储能技术的瑰丽画卷。
志愿者们带来互动模型,通过亲手演示、生动讲解与有奖问答,他们将“水为何能成为巨型电池”“风与光如何点亮万家灯火”这些发电或储能的奇妙原理,逐一具象化为可触摸、可感知的立体世界。

活动现场
如果说理论讲解是播撒种子,那么动手实践就是见证种子发芽的时刻。手工制作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孩子们分组协作,认真地将“源、网、荷、储”的模型组件一一拼接。每当拼接的步骤陷入停滞,总有志愿者俯身点拨。
当最后一块模型严丝合缝地对接时,一个完整的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微缩模型在孩子们手中诞生,成功的喜悦化作了满教室沸腾的掌声与欢呼。每一份颁发的奖品,都是对这份探索精神的最佳嘉奖。
孩子们齐声高呼“争做储能小卫士”,那稚嫩而坚定的声浪,是这群孩子对绿色未来许下的最纯真的誓言,为这场科普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这一刻,储能科普的星火,已在他们心中得以传承。

活动现场
此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的宏伟蓝图下,储能这项优化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,正呼唤着未来的接班人。该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中南电力团委与储能工程支部践行社会责任、推进能源科普的一次生动实践。未来,志愿者们将持续致力于将专业的储能知识“翻译”成孩子们喜爱的语言,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、环保的种子。(通讯员彭瑞、章勋)